他们讲述与盘固的故事,每一个诉说都是一个缩影。有出了校门就进厂门的员工,是一辈子的感恩与骄傲;有入职以来在同一个岗位深耕的员工,是一种坚持与执拗。他们励精图治,精益求精,将一件小事做精做细。有的在盘固找到了心中的舞台,挥洒汗水,大放光彩;有的义无反顾跟随父辈的脚印,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他们都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彩。
在追求快节奏、利润最大化的当下环境中,更多人倾向选择通过“科技与狠活”快速产生回报的方案牟取暴利。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坚守初心,坚持有机种植,无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选择,它体现了对品质、环境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承诺。
人物访谈第二十八期——李纲:千亩稻田盎然便是土地的答案
李纲:男,后稷农业仓储保鲜部负责人。1992年出生,2016年入职后稷农业,高级园艺工,中级绿化工。
2016年4月,正值农场组建团队时期,刚毕业的李纲带着满怀的憧憬,加入到后稷农业公司,成为水稻技术员。虽大学毕业后从事过育种工作,但有机种植技术和大规模种植的经验还是比较少,一切都是从无到有、边学边做。从技术员到主管的岗位变化,李纲也从只有小规模常规种植经验的试验田实习生,成长为千亩大田的水稻专业人员。2018年李纲又接手稻米加工厂工作,工作内容从稻米的选种育苗到加工包装成品的全过程。
李纲介绍道:“后稷农业的规划定位是现代化有机农场,为响应科学种田口号,转变传统观念,水稻种植将现有的基础设施与现代设备结合,既保证整齐美观,也让田间维护相对传统种稻更加省时、省力。后稷在水稻种植只通过控制秧苗密度、控制营养生长等手段达到真正‘0投入’的科学防虫防病。借助现代化的全流程农机设备,推动了传统有机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
2018年起,后稷农业就致力于种源的保护和延续,持续深入湖南等地收集老品种。从考察、选种、试验、留种,到稳定出产,经过漫长的驯化过程,后稷的稻米种植品类也从起初常规单一品种到新增老品种百谷米、黑糯等深受客户喜爱的热门产品。
九年时光转瞬即逝,李纲谈起亲眼见证了千亩水稻一年又一年的耕耘收获时刻,他也完成了成家立业的人生目标,从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小子,成为做事细致稳重的管理人员。
农业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辛苦、投入周期长、靠天吃饭的行业,在他人追求成本效率优先的当下,李纲和团队的同事们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远离繁华闹市的上阮,坚持做健康与放心的食物,这也与后稷农业的初衷相符。“遵从自然规律、不依赖投入品,将传统农业、创新思维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在有机农业的领域里不忘初心,与环境共存、共同探求可持续发展方向。”
当被问到对新后稷人的建议时,李纲说:“农业是一个‘与天斗其乐无穷’的过程,自然灾害、土地肥力、作物习性都会制约农产品的产出和品质,当下新农人更应沉淀下来,面对‘天公不作美’也能沉稳应对,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李纲凭借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现调至仓储保鲜部门工作,他将继续务实求真,做好进库和配送出库产品的品质把控,把好后稷生产的最后一关和面对客户的第一关,用自己的方式传承有机健康生活理念。
撰稿人:荀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