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农历冬季的起始。立冬,意味着生气闭蓄、万物修养。冬天,是草木凋零的枯黄,是香味缭绕的红薯,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也许是为这入冬增添的仪式感,围炉煮茶一时盛行起来。红泥小火炉,能饮一杯无?近来,约上三五好友,围坐在炉火旁,煮一壶热茶,烤上些柿子、红薯、板栗、花生,凡尘俗事皆抛身后,附庸风雅只为当下。真真是围炉煮茶聚知己,小饮谈笑忆往昔。
集团公司自去年组织茶修系列培训后,茶韵·茶语休憩交流空间于今年三月正式开张。春秋踏野,夏冬品茗。一盏清茗,香韵沁心脾;一卷芸怢,意蕴冶性情。于袅袅轻音中品茶韵延绵;于静心一隅中感书中悲喜;于茶韵书香中放慢脚步、感悟生活。
在古代,对于文人骚客来说,品茶与读书是一样的风雅。书室之内,点燃一炷香,煎起一壶茶,柔和的香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室外老松凛凛、修竹沙沙、寒梅瑟瑟;户内炉火灼灼、香烟袅袅、茶味浓浓。如今的我们虽无法复制古代场景,却也是尽可能的还原,布一幅茶席,桌角作点点装饰,客席则位于对面,桌椅围坐,案上是可口点心;另一隅设笔墨书卷,供茶友临摹撰写,整体置于图书室内,满墙的藏书当作背景。如此安逸的环境,适合在周六的下午,来这儿放下一整周的忙碌,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理,从家长里短谈到美食好物,好不自在惬意。
茶汤出,心自定
有幸参加公司组织的茶修培训,自认为对每个看似简单的泡茶步骤掌握得熟练,但当真正坐在茶席前,从行礼开始,就不自觉地开始紧张。注水时不能手抖,出汤时不能怕烫,怕这怕那心自然不定,想要达到气定神闲可能还需要花一番功夫。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泡茶时总想着,这一泡的茶汤是否色香味俱全,能否获得各位的好评,唯独没有真切地关注此时此刻泡茶的自己。于是放下所有的期待,平和地注水出汤,在茶汤流入公杯的一刻,心自定。
泡茶何难?一方茶席,每个人都可以泡出代表自己内心的一泡茶。
杯中抿,情更浓
古人饮茶,常在竹影窗前,落花树下,慢慢饮啜,且耳听泉瀑落九天,目断飞鸿踏雪泥。而如今,一方圆桌,两盘点心,三人围坐,或是分享美食好物,或是交流人生经验,或是聆听局势分析,或是执笔泼墨挥毫,或是遨游书海奇遇……每每到兴趣精彩之时,轻轻地抿一口茶,留在口中回旋,茶香交融,时间仿佛凝固在这一刻,慷慨激昂也好,忙碌失意也罢,所有都融化在茶汤之中,一抿入口,茶入愁肠,一切哀乐悲欢、酸甜苦辣、荣辱得失都灰飞烟灭。
饮茶何意?将热闹和温暖与茶汤煮沸,同事围坐,冬日亦可亲。
风变成了雪,雪融化成花,冬自有冬的来意,茶室中已布好茶席,静待各位的光临,愿温暖永不缺席,愿你我都能被温暖拥抱。
(审计办 邓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