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是盛夏,但经济的寒潮让人愈发的不寒而栗。经济的恶性传导链正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大宗商品需求也随之放缓、价格普遍回落,不乐观的形势愈发严峻,“强预期、弱现实”已经成为2023年的主基调。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准确把握宏观市场,站在大趋势的现实中去看问题,通过大宗材料采购和物流运作模式的调整来实现降本增效,是供应物流当下工作的关键。
大宗原燃材料市场
受市场环境影响,年初开始各种材料均处于下行预期。因此大宗材料的采购模式也有别于往年利用春节前后材料和海运低谷期,囤库存;而是根据不同材料不同时期的市场行情变化,灵活调整采购方式,将大宗材料库存前移至供应商,减少内部库存积压来进行运作。需求的减少,叠加环保政策的变化,给原燃材料的下行留出了很大的空间。
以磷石膏为例:磷石膏是湿法生产磷酸过程中排放的固废污染物,每生产1t磷酸约产生4t~5t磷石膏。而我国对磷石膏这种固废处理主要是通过作为水泥添加剂、筑路填充、制作石膏板、建筑石膏粉及砌块等方式来实现。2020年我国磷石膏行业产量7810万吨,综合利用率44%。而今年以来,一是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各类水泥、石膏板等建材相关的需求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下游市场对磷石膏的消耗利用也随之大幅下降。二是国家环保政策对固废处理管控日益严峻,以前通过在长江支流偷倒、深山偷埋的方式来处理固废,以达到套取国家处理固废补贴的违法行为,也正在被逐步追责。因此在上述两个条件的叠加下磷石膏的价格出现巨大转折,从年初35元/吨,到3-4月份只要付运费,再到现在运费、货物均不要钱,真正实现了0元购。
物流方面
海运市场运力需求处于近三年同期较低水平,之前兼顾内、外贸运输的部分船只回流至国内沿海运输,大船逐步减载向下压缩,沿海及内陆船只运力更加富余,船多货少格局加剧。车、船等运输工具面临大量过剩的局面,从而使得我们物流迎来了整合的窗口期。虽然通过车辆区域招标,船只吸纳、结构调整等手段,对现有车船运作模式进行了调整,有效实现了物流运输过程的降本增效;但面对已经到来的车船窗口期,以上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如何把握住机遇,推进“大物流”,实现物流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双突破才是后续物流工作的关键。
一是实现公司化运行。目前物流运作模式还停留在第三方挂靠和船代公司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便捷了运作和管理,避免部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但也承担了很大部分的管理和物流成本。后续将通过完善相关手续,取消第三方挂靠和船代公司,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公司化运作,形成贯穿水泥主业上下游,全方位服务于集团的“大物流”,实现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双突破。
二是整合车船资源,实现运输成本突破。以水泥主业上下游车船资源为依托,整合现有运输工具资源。利用体量优势,直接和加油站、保险公司等运输上下游相关的行业合作。用体量优势撬动油价及保险等业务的价格优惠,解决业务过程的票据问题,并通过资源整合,将利益与运输户分享,实现双赢。
三是物流运输范围的拓展。依托水泥生产为主业,水泥产业在上下游得到延伸,物流运输也在同步拓展。从之前水泥和原材料的运输,逐步拓展到碎石、骨料、矿粉及混凝土相关的业务,并向下兼顾包装承运。
当下,世界千变万化,危机无处不在。如果固步自封、忽视甚至拒绝改变,那么面临的可能会是淘汰。想要继续顽强地生存下去,唯有随时做好准备,适应变化、顺势而为,才能在风浪来临的时候,依然保持定力,有效抵抗风险!
(供应物流 冯旭)